工作模態四:正半周期滯后臂諧振過程
如圖所示:在T3時刻將滯后臂下管T4關斷,在T4關斷前,C4兩端的電壓為0,所以T4是零電壓關斷。
由于T4的關斷,原邊電流ip突然失去通路,但由電感的原理我們知道,原邊電流不允許突變,需要維持原來的方向,以一定的速率減少。所以,原邊電流ip會對C4充電,使C4兩端的電壓慢慢往上升,同時抽走C3兩端的電荷。
即 ip(t)=I2sinω(t-t3)
vc4(t)=ZpI2sinω(t-t3)
vc3(t)=Vin-ZpI2sinω(t-t3)
其中,I2:t3時刻,原邊電流下降之后的電流值
Zp:滯后臂的諧振阻抗,Zp= )0.5
ω:滯后臂的諧振角頻率,ω=1/(2Lr*Clag)0.5
可能有人會感到奇怪,電流怎么出現了正弦函數關系呢,沒錯,因為此時是原邊的諧振電感Lr與滯后臂的兩個電容C3,C4諧振,其關系就是正弦關系。
為何我上面提到只有原邊的諧振電感Lr參加諧振呢,那么次級的儲能電感是否有參加諧振呢?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:
由于滯后臂下管T4的關斷,C4慢慢建立起電壓,而最終等于電源電壓,即UC4=Vin,從圖紙上我們可以看到,UC4其實就是B點的電壓,C4兩端電壓的上升就是B點電壓由0V慢慢的上升過程,而此時A點電壓被鉗位到0V,所以這會導致UAB<0V,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原邊繞組的電壓已經開始反向。
由于原邊電壓的反向,根據同名端的關系,LS1,LS2同時出現下正上負的關系,此時VD2開始導通并流過電流;而由于LS1與Lf的關系,流過LS1與VD1的電流不能馬上減少到0,只能慢慢的減少;而且通過VD2的電流也只能慢慢的增加,所以出現了VD1與VD2同時導通的情況,即副邊繞組LS1,LS2同時出現了短路。
而副邊繞組的短路,導致Lf反射到原邊去的通路被切斷,也就是說會導致原邊參加諧振的電感量由原來的(Lf*n2+ Lr)迅速減少到只剩Lr,由于Lr比(Lf*n2+ Lr)小很多,所以原邊電流會迅速減少。
此時,原邊的UAB=ULr=-Vin,UA=0V, UB= Vin